继巴赫、贝多芬与勋伯格之后证券炒股配资门户,莫扎特是第四位令古尔德想要灌录全集作品的作曲家。
即使有乐迷曾经指出:古尔德并不喜欢莫扎特,但他为什么会选择录制莫扎特全套《钢琴奏鸣曲》呢?虽然这个答案现在依旧是个谜,但是从这一套作品中,还是让我们很真切的感受到其“反传统”的一面,赋予作品全新听感!
1966年至1974年间,古尔德多次到访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在纽约的录音室,录制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
今日分享的这套《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合集》则由索尼音乐于2021年发行,囊括莫扎特18首钢琴奏鸣曲和2首幻想曲,母带皆已重新处理,音质、音效有着绝对的高质量保证。
古尔德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摒弃了乐谱上的速度、力度、表情符号,以及传统上对莫扎特作品的认知,以本身的解读进行乐曲诠释,始终保持着鲜明的个人特色。
尽管这样的诠释观点曾引发争议,却又让人们不得不承认,他的这种诠释方式是极具启发性的,就像是听其所演绎的巴赫作品一样,乐迷很难不被他的诠释所征服,如同梦游般沉溺于他所构筑的音乐世界。
展开剩余75%演奏家本人曾经表示对莫扎特早期的作品非常着迷,这些奏鸣曲有着纯净的声音,涵盖了所有美的部分。
同样的,在好几首《钢琴奏鸣曲》的演奏中,你能听到古尔德独有的“哼唱”声,甚至被个别乐迷给予“带有巴赫韵味”、“莫扎特听后都得复活”、“只有古尔德才敢这样弹”等评价。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莫扎特从他传奇的童年时期一直到他成为一名成熟的作曲名家,各个不同的阶段都曾经有代表性的钢琴奏鸣曲作品出现,这些作品内容深刻、形式多样。主题形象生动丰富,流泻般的优美旋律充满魅力,可以看到典雅的维也纳古典风格的“歌唱性快板”。
这些作品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1777年以前的8首属于早期作品,其中作曲家的风格已初露端倪,虽还略显稚气;1778至1785年的6首中期作品风格已趋成熟,表现手法更为丰富,内涵也更为深刻;1788年以后的晚期作品形式格外紧凑,并应用了主调和复调相结合的手法,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
于此,一定要被提及的,非莫扎特家喻户晓的《土耳其进行曲》莫属,此曲出自于《A大调第11号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三乐章,实际上,此曲的主题本身并非具有纯正的土耳其风格,它的曲调流畅动听,演奏技巧不难,因此被广泛流传且常被单独演奏,知名度甚至比这首钢琴奏鸣曲的本身要高得多。
在古尔德演奏一开始,即可欣赏到其独特的风格,为乐曲注入他独到的理解,演奏自信满满,触键清晰有力,节奏自如但又不失理性,整体平衡感掌控到位。
莫扎特《C大调第16号钢琴奏鸣曲》
还有《C大调第16号钢琴奏鸣曲》K.545亦是人们相当熟悉的一首名曲,此曲被作曲家视为“为初学者而作”,也因其结构清晰、技巧适中,而成为钢琴教学经典曲目之一。
在古尔德的指尖下,这首作品的演奏节奏虽快,但是每个琴音的呈现都相当清晰,被赋予别样听感。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最初是为业余爱好者所作,因此并未加入很高的演奏技术难度,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职业钢琴家们都极少把它们列入自己的演奏曲目范围内。上世纪上半叶,也只有施纳贝尔等少数钢琴家公开演奏过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
然而,这些作品的妙处并不在于技术,就如伟大钢琴家里赫特访华时被问到:“哪些作品难于演奏?”在列举了几部作品之后,他补充道:“还有莫扎特,所有的莫扎特作品都很难”。内在的深刻与外表的含蓄节制相统一,丰富的表情与分寸的把握相统一,这才是莫扎特音乐表演的困难之所在。
那么,在你听过古尔德的演奏之后,你是否会喜欢他的演绎,对于他的演奏又将给予怎样的评价呢?
这套4CD专辑,最后收录莫扎特常被演录的《第二&三号幻想曲》。其中,《D小调第二号幻想曲》曲风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在音乐上表现出两种情绪:即悲伤、忧郁和乐观、明朗的情绪,音乐对比强烈。
《C小调第三号幻想曲》与《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一起出版,呈献给特拉特耐隆夫人(Therese Von Trattnem),是三首幻想曲最出名、最优秀的一首。
这些录音向我们展示了古尔德自身无穷无尽的乐思和他对莫扎特的矛盾态度,同时也呈现出莫扎特在键盘乐器上创作的无限才能。
其他作曲家的奏鸣曲从不曾获得古尔德如此的关爱,甚至是号称“钢琴新约圣经”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古尔德也不曾以完整录音向其致敬,可见这套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录音在他心中的份量。
【原装进口】
格伦·古尔德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合集》
(欧版4CD)
扫码珍藏证券炒股配资门户
发布于:广东省日升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